熱門話題
做好事!Get改變世界的超能力
第二十七屆金筆獎得獎作品隆重推出
校園報導
東湖國中柯淑惠校長 創意接軌世界 社區變成教室
師鐸獎得主林春煌老師 課程改革的先行者
靜修高中適性升學佔金榜 108學年繁星閃耀新亮點
熱門話題
做好事!Get改變世界的超能力
文/林雅卿 圖/編輯室
每當電影中壞蛋出現欺負人類,這時總是有身懷神奇力量的超級英雄及時趕到,打跑壞人、拯救民眾,你是否羨慕甚至夢想自己也能擁有這樣的本事呢?其實,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超能力,可以改變原本不好的世界,帶給人溫暖,那就是──發自內心真誠的做好事。
星期天,國中一年級的小翔跟著父母一起去海邊淨灘,他因為看到海龜鼻孔插了廢棄吸管的照片,覺得海龜好可憐,決定要為這些看似距離自己很遙遠的生物盡一份心力。
他隔壁班的霏霏假日也沒在家閒著,正積極學習著網頁設計知識,她說偏鄉的外公種著很甜的水果,卻往往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,水果無法運到大城市裡販賣;她想利用網路幫外公賣水果,如果成功了,她還要繼續幫外公的鄰居李爺爺賣菜。
高中二年級的大忠婉拒了好友約他上線玩電動的邀約,今天他要出門去捐血。他從滿17歲開始,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挽起袖子捐血,他小時候曾發生車禍,差點因為血庫存量不足而延誤搶救,長大後他希望健康的自己也能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。
你身邊有這樣熱血的朋友嗎?或者,你就是這樣樂於助人的好心腸?
當看到別人落入困境時,內心會湧起想要陪伴他、幫忙他的心情其實一點也不奇怪,早在兩千多年前,儒家便提倡人性本善、惻隱之心,也就是近來流行的說法──同理心,所謂「人溺己溺,人飢己飢」,能貢獻一己之力讓人過得更好,自己的心裡也會得到莫大的滿足。
做著對別人有益之事,將陽光與溫暖帶到他人的生命之中,也許,對自己而言只是小小的舉手之勞,然而將會改變對方的人生,這個世界也將變得更美好。
做好事好處多 利己利人
什麼叫「善事」呢?這個問題要清楚定義出來,可能寫上一本書也寫不完,簡單來說,就是發自內心的以他人利益出發,且不帶有任何希望他人回報的慾望;從財物上的捐助,到精神上的陪伴、知識上的提供,都包含在助人的範疇裡。不過雖說「施恩不望報」,但是行善還是好處多多的喔,概括而言,可分為以下三大優點:
第一,助人為快樂之本。可別覺得此話是老生常談,艾倫•盧克斯在《做善事的療效》一書中提到,研究發現人們在幫助他人時,生理上會產生特別的感覺,覺得更有活力、更溫暖、更覺得平靜,自我感覺也更好。他稱這種現象為「助人者的興奮」,這應該是體內血清素(Serotonin)增加的緣故;還有研究指出,行善可以刺激身體分泌催產素(Oxytocin),有益維持心臟健康;另外還有報導也說,做好事能緩解焦慮、提高免疫力。
第二,行善能激發創造力、培養自信心。做好事沒有絕對的標準範本,一樣是到養老院陪伴長者,逗長輩開心的方法可能有百百種,行善者要用心感受被幫助的人的需求,思索最適合對方的解決辦法,然後付諸實踐。從發現問題、找到方法到做到解決問題之後,透過這一系列的過程,將會對自己更有自信。
第三,做好事讓世界更樂觀正向。印度的偉人甘地曾經說過:「最高的道德就是不斷地為人民服務,為人類的愛而工作。」因為做好事而生起的快樂感受,會產生共振效果,影響到個人周遭,乃至於像漣漪一樣散布出去,發生「快樂循環」,每個人若都專注在好事上,相信整個世界也將變得更美好。
學生也可以做公益嗎?
行善於生理、心理都有益處,更別說受到幫助的他人是直接受益者,不過仍是學生的你,不免想問:我們沒有經濟能力,平常也要用功讀書沒有太多時間,更不會什麼特別的技能、本事,學生也可以加入做好事的行列嗎?
當然可以!一般人或許無法如同電影般變成超級英雄,但想成為別人的守護天使絕對沒問題,行善就跟時間利用一樣,擠一擠就有了,貴不在多,而是有心。教育部也肯定行善要從小扎根做起的理念,推出「服務學習推動方案」鼓勵學生做好事:「許多學校與組織在推動過程中,持續反省及檢視,對服務學習採用結合專業、做中學等方式,加入參與服務後反省內化的設計,產生正面的學習效果,各界多持肯定的看法,也深覺服務學習之推動,有助於教學中『知、情、意、行』目標之達成,故服務學習推動之意願與決心在臺灣已蔚為風氣。」俗話說「勿以善小而不為」,以此類推,同學們也別認為自己年紀小,就覺得行善跟自己無關喔。
而既然是鼓勵學生行善,因此教育部也特別將服務學習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,國、高中的免試升學,都將服務學習時數納入比序,具體的實施辦法依各級單位及各縣市學校規定略有不同,以臺北市為例,109學年度基北區免試入學服務學習時數採計期程為106學年度上學期至108學年度上學期(依學年度上下學期起迄月份計算,上學期為當年度8月1日至隔年度1月31日;下學期為當年度2月1日至7月31日),連續5學期選3學期,每學期完成6小時,可得5分,上限15分。
想了解在校的服務學習管道,同學們除了可以到自己學校的學務處訓育組諮詢,
若是臺北市學生,亦可主動上網瀏覽「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等學校服務學習數位平台」,從首頁的「學習資訊」點擊進去,就能看見「臺北市中等學校服務學習資訊一覽表」,裡頭羅列各種服務學習的活動以及報名方式,同學們可以多加利用。
心態對了 好事才會真的好
為什麼教育部要將學生做好事稱為「服務學習」呢?細思之下,服務學習是「服務」與「學習」的結合,簡言之就是「從做中學」,而「反思」與「互惠」是服務學習的兩個核心要素。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簡志峰指出:「服務學習的價值與意義,是透過身體力行去體現和反思,從實作中體驗成長,串聯起社會的大愛。」又說:「學生應該在服務過程中,得到回饋的快樂,讓照顧他人更有意義。」他的說法點出「反思」與「互惠」的精髓。
而古代聖人對於善人之道,亦曾有解釋。「子張問善人之道。子曰:『不踐跡,亦不入於室。』」思想家南懷瑾先生對這段話解釋得很好,他提出莊子「滅跡易,無行地難」來加以理解,以小偷行竊為例來闡述字義:小偷在偷東西後,要把自己的形跡湮滅掉容易,但只要他靜下來的時候,心裡就會想到自己偷過東西,這種內心的「行地」要去掉,就辦不到了。做了壞事,可以騙遍天下人,但沒有辦法騙過自己,這就是「滅跡易,無行地難。」再回頭看孔子所言,便可理解「不踐跡」是說做一件好事,不必要看出來是善行,為善不是為著好名聲,希望成為別人的榜樣而去做;「亦不入於室」,意思是不要為了做好人、做好事,用這種「善」的觀念把自己捆起來,好像給自己硬樹立個善人的招牌。換句話說,就是不要在人家看見時才做好事,而且為善不求人知。
教育單位規劃了服務學習的課程,立意是良善的,然而同學不該落入形式,懷著應付的心態去參與服務活動,有專家說得好:「服務不該是單向的善,而是更積極創造改變的可能,否則只是在玩蒐集好人卡的遊戲罷了。」更不該沽名釣譽,只是想藉著做好事來包裝自己,以此獲得名氣或是其他利益。
此外,行善雖是好事,但也要注意法令限制。根據教育部最新規定,「依公益勸募條例之規定,學生或學生社團非前開規定所稱勸募團體,故不能以從事社會公益之目的,向社會大眾勸募財物,其應以學校或財團法人(含私校)之名,或結合合法勸募團體共同為之,以玆適法。」意思是說,如果學生或學生團體,以從事社會公益之名,進行街頭表演,或以募款箱、行腳勸募、義賣……等方式,向社會大眾勸募財物,其行為已涉公益勸募條例之相關規定。若有同學自發性的發起善心活動,一定要注意是否有違反法令的行為。
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做好事最方便、也最容易可以做到的方法,那就是孝順父母。所謂「百善孝為先」,試想一個人若連生養照顧他的父母、家人長輩,都能不聞不問,或者忤逆,更甚至惡言相向、暴力以對,這樣可以相信他能對旁人獻出愛心、對這個世界有正面影響嗎?大家可先試試對父母家人施展默默行善的超能力,說不定,能開啟一個你意想不到的美好新世界!
03 熱門話題
做好事! Get 改變世界的超能力
09 校園號角手
對教育用心很給力的東湖國中柯淑惠校長
15 作文密技班
轉念轉向之逆轉勝
18 文學賞析課
善體親心
21 青春來作伴
Party夜店女王的寂寞淚水
26 詩人談賞詩寫詩
每個媽媽都是詩人
28 金筆獎得獎作品展
成長痛 高中職組小說類第一名/桃園振聲高中/陳苡瑄
白色 國中組散文類佳作/古亭國中/陳奕璇
雕像 國中組新詩類第一名/古亭國中/胡宸菡
回憶 國中組新詩類佳作/古亭國中/蕭裔洋
44 潮流指南
圖文插畫家ChiaBB佳比 用繽紛色彩帶給生活溫暖
走上Youtuber之路的多益講師 Ricky英語小蛋糕
52 休閒好去處
百年紅磚建築異地重生 林安泰古厝 城市裡的古典風情
54 好書大家讀
螢火蟲之墓
烏有之地:這輩子到不了的50個國度
58 電影欣賞
《奇蹟救援》分秒必爭的關鍵行動
60 棒球天地
重棒彭政閔 魅力無人敵
63 學藝我最夯
適性升學 42人榮登大學金榜 靜修高中繁星閃耀新亮點
66 校園心焦點
課程改革的先行者 師鐸獎得主林春煌老師
70 星座咖啡廳
雙子、獅子團體紅人是非多
72 漫畫園地
迷宮
走失
企鵝?的行動調查